武帝四铢半两
无人两
钱币版别

武帝四铢半两 无人两 正面 武帝四铢半两 无人两 反面
正面图
背面图
版别详情
面值
小平
朝代
西汉
重量
2.8g
穿宽
8.5mm
厚度
1.1mm
直径
23.5mm
版别特征
钱币介绍
武帝四铢半两是汉武帝时期铸行的一种铜钱,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下令“行三铢钱”,与之前的“四铢半两钱”等价流通。但因“三铢钱”重量比“四铢半两钱”轻,且等价流通,给盗铸者可乘之机,他们从“四铢半两钱”磨取铜屑铸钱,导致钱币贬值、物价飞涨,民间也不愿接受“三铢钱”。建元五年(前136年)春,武帝罢除“三铢钱”,重新改行“四铢半两钱”,为防止盗铸,新铸的“四铢半两钱”增加了外郭,故又称“郭半两”。通常直径在2.5厘米上下,穿孔明显变小。按内郭分有郭半两与无郭半两两种,钱体圆形方孔。面文为“半两”,小篆字体,但笔画方折已显汉隶风韵。重2.2 - 2.8克,基本符合四铢的重量标准。材质为青铜,色泽青中泛微黄,锈色为灰绿色锈。铸造工艺较为精细,钱体规整,文字清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盗铸问题,稳定了货币市场。增加外郭后,提高了盗铸成本,遏制了部分盗铸行为,使货币的流通相对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货币环境。然而,由于当时铸币权仍未完全集中,地方郡国仍可铸钱,导致货币的质量和标准在不同地区仍存在差异,影响了经济秩序的完全稳定。汉武帝通过对货币的改革和控制,加强了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力,进而增强了中央集权。但地方铸币现象的存在,也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在经济权力方面的博弈,这种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治的稳定。


线

微拍堂官方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