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介绍
西汉蛇目半两钱是西汉铸造的一种版式较为特殊的半两钱。最早见于清李佐贤编著的《古泉汇》,书中记载“外郭特宽,与肉相平,半两字半在肉,半在郭”。蛇目半两是日本泉家为此种半两钱取的名字,此名称首见于奥平昌洪著的《东亚泉志》。丁福保《古钱大辞典》上卷释文云:“钱文面文拓视而阴阳半圆者曰蛇目”。铸于文帝前元五年至武帝元狩五年(前175—前118年)。面有边,较宽,钱肉分高低二层,外边肉高,近穿孔处低,文字外侧压于边上。因其形似蛇眼,故称“蛇目”。钱穿廓左右两边钱体多数由于钱文的掩盖,与普通的无郭半两钱看不出太明显的区别,但钱穿上下半月形的凹下部分却非常显眼。这种钱制作质量都较高,钱形铸制精整,钱文书写规范,上下基本与穿郭等高,客观上改变了钱面平坦单调的造型,看起来富有变化,较为美观。钱径最大者23.57mm,最小者22.20mm,最重者3.1g,最轻者2.3g。蛇目半两钱的成因主要是作圆规运动的刮刀制作修整石范所留的痕迹。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汉时期的货币铸造工艺和经济状况,对于研究西汉的历史和货币制度具有一定的价值。由于其版式特殊且存世量相对较少,在古钱币收藏市场中也受到一些收藏爱好者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