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介绍
西汉时期的铅五铢钱,是汉武帝在位期间进行币制改革的产物。这种钱币的出现,是为了解决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货币问题,通过改革,汉武帝确立了五铢钱的地位,并对币制进行了统一和规范。五铢钱的铸造工艺先进,多为铜范或制作极精细的泥范所造,其形制及特点,如“朱”字头方折,是由三铢钱继承而来,并成为此后西汉时期五铢钱的基本特征。五铢钱的重量以3.5-4克者为多,少数的超过4克。币材的颜色为红色,含铜量在70%以上,含铅量约20%,这使得其物理性能良好。钱币的铸造工艺先进,特别是上林三官五铢钱,其制作精美,边郭工整,重量准确,钱文秀丽,被认为是钱中的楷模。值得注意的是,五铢钱的发行和流通,不仅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五铢钱一直沿用至隋朝,历时长达70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铸造数量最多、流通时间最久的钱币之一。然而,西汉后期出现了剪轮五铢,这是一种用普通五铢钱经磨鑢加工而减重的钱币,是币制混乱时代的产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尖锐,灾荒相继,币制也随之混乱的情况。总的来说,西汉时期的五铢钱,不仅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而且其铸造工艺和流通使用,对中国乃至周边国家的货币制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