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通四铢半两
邓通四铢半两
钱币版别

邓通四铢半两 邓通四铢半两 正面 邓通四铢半两 邓通四铢半两 反面
正面图
背面图
版别详情
朝代
西汉
版别特征
邓通四铢半两
相似特征版别
钱币介绍
西汉时期的邓通四铢半两,与汉文帝时期的币制改革密切相关。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为了取代质量低劣的榆荚半两,开始铸造四铢半两钱,简称“四铢钱”,又称汉半两。这种钱币的直径为2.4—2.6厘米,重2.2—2.8克,钱穿孔比较小,背平,半两钱虽为小篆,然笔画方折已显汉隶风韵。邓通是汉文帝时期的一位宠臣,原是船工,因汉文帝梦境中的一次奇遇而得到宠幸,官至上大夫。文帝赐给邓通四川严道铜山,允许他开矿铸钱,由此邓通变得极为富有。他铸造的钱币流通广泛,后人甚至将“邓通”作为钱的别称。尽管史书没有记载“邓通半两”的具体形状特征,但近代在四川地区出土了一些钱面上下呈凸起状的半两钱,部分研究者认为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邓通半两”。“邓通半两”的特点是在钱币正面上下各有一块凸起,形状各异,穿孔偏大,钱文工整、狭长。这种钱币较为少见,存世量远少于普通四铢半两。关于钱面多出的两块突起物,有多种猜测,包括邓通为炫耀财富、感念文帝之赐,或是因偷工减料后增补重量的可能。四铢半两的流通时间较长,顺应了当时的国势民情,在汉初币制多变时铸行长达40年之久。吴王刘濞、大夫邓通等人因自铸四铢钱而成为巨富。然而,西汉的奸商们在四铢钱上大作手脚,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最终四铢钱停止流通,进行了币制改革,严禁民间私造货币。总的来说,邓通四铢半两不仅是西汉货币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和政治的一些特点。
邓通四铢半两更多版别
钱币名称
版别
朝代
面值
直径
重量
参考价
邓通四铢半两
西汉
-
22.5mm
3.2g
-


线

微拍堂官方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