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两荚钱
斜文
钱币版别

半两荚钱 斜文 正面 半两荚钱 斜文 反面
正面图
背面图
半两荚钱 斜文 评级 十级评级 十级
版别详情
朝代
西汉
重量
0.5g
材质
青铜
穿宽
8mm
厚度
0.8mm
直径
15mm
版别特征
钱币介绍
西汉时期的半两钱,尤其是“榆荚半两”,是西汉早期的产物,因形如榆荚而得名,又称“荚钱”。这种钱币一般非常轻薄,轻重不一,钱体轻小,穿孔极大,钱文“半两”,制作较为粗劣。汉初因财政困难,政府以秦钱重为由,允许民间和地方自由铸造半两钱,法定重量为3铢,但实际上许多私铸的钱都不到这个重量。榆荚半两的币质主要是青铜,钱币等级多为九级,其中传行的有七级和八级。在吕后时期,为了解决荚钱过轻的问题,于公元前186年铸造了“八铢半两”,这是一种体大肉薄的钱币,重八铢(约5.3克左右),文字笔划较秦半两平钱。但因为价值过高,对小额贸易不便,所以在吕后六年(公元前182年)废止,改行“五分钱”。五分钱实际重量只有2.4铢,是秦半两的五分之一,是汉初“荚钱”的再现。到了汉文帝时期,即公元前175年,铸行了“四铢半两”,简称“四铢钱”,又称汉半两。这种钱币直径为2.4—2.6厘米,重2.2—2.8克,钱穿孔比较小,无内外廓,钱文制作比较规范。汉文帝铸行四铢半两适应了当时的国势民情,持续了三四十年没有改变过。然而,由于汉初对铸钱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允许民间私铸,这使得权贵富商成为直接受益者,而平民百姓则受到了损害。私铸钱币的危害包括铜钱轻重和成色不一造成的混乱,以及引发的犯法谋利行为,最终导致农民弃税、起义,给国家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在西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私人铸造钱币被禁止。汉武帝时期,为了解决货币混乱的问题,进行了币制改革,废除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政府统一铸币,并推行了“三官五铢”的发行,这标志着西汉金融多年私铸、盗铸问题的解决,取得了较大成功。


线

微拍堂官方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