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介绍
"乾元重宝"是唐朝唐肃宗李亨在位期间铸行的一种货币,始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这种钱币最初是以一枚乾元重宝兑换十枚开元通宝的比例流通的。乾元重宝的直径大约是2.7厘米,重约5.97克,钱文采用隶书书写,可以顺读,书法十分精妙。钱币有光背的,也有背面铸有各种纹饰,如俯月、朱雀、祥云或星文等 。乾元重宝的铸造背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唐玄宗时期,由于安禄山的叛乱,国家陷入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经济中心地区的经济衰落,导致唐朝开始由盛转衰。为了筹措军费和填补财政亏空,唐肃宗根据御史中丞第五琦的建议,发行了乾元重宝。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乾元重宝不断减值,物价却不断上涨,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米价飞涨,许多百姓饿死 。乾元重宝的铸造,不仅没有解决财政困难,反而加剧了经济问题。到了唐代宗李豫继位时,便下令停铸大钱,恢复了开元通宝小钱的流通 。尽管乾元重宝的流通时间较短,但它在中国货币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反映了唐朝从繁荣到衰落的历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