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聪通宝
满文小字背左十右一两
钱币版别

天聪通宝 满文小字背左十右一两 正面 天聪通宝 满文小字背左十右一两 反面
正面图
背面图
天聪通宝 满文小字背左十右一两 评级 二级评级 二级
版别详情
面值
折十
朝代
材质
黄铜
直径
43mm
版别特征
满文
小字
背左十
右一两
相似特征版别
钱币介绍
天聪通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清朝前身后金的钱币。由清朝太宗皇太极在后金皇太极天聪元年(公元1627年)始铸。明天启六年(1626)即努尔哈赤天命十一年,皇太极嗣位。次年改元天聪。天聪元年铸当十的满文“天聪汗钱”,完全仿天启大钱的形制。又铸汉文“天聪通宝”钱,轮廓外圆,很完美。满洲崛起辽沈时,为济饷糈而铸。天聪通宝是满族社会早期货币之一。清朝定都北京后改为一种货币,满汉两文骈体。皇太极去世后,此种货币即被废除。简介天聪通宝亦称“天聪通寳”。后金皇太极天聪年间(公元1627—1636年)铸。钱体大如当十,面老满文,直译为“天聪汗之钱”;背老满文穿左记值作“十”,穿右记重“一两”,亦有穿上“十”,穿右“一两”者。径约四·四厘米,重约二十六克。属罕见品。《清史稿·食货志五》:“太祖初铸‘天命通寳’钱……天聪因之。”《清朝文献通考·钱币一》:“太宗文皇帝御极,改元天聪,亦铸钱二品:一为满文,一汉字,曰‘天聪通寳’,大小各如旧制。” 满文,仿造明天启通宝大钱形制,折十,面文读法一次为左上右下,也有释做“天聪汗钱”的。背文左有“十”字,右有“一两”,皆满文。铸造量不大,传世不多,如今很难见到。天聪通宝的铸行满文“天聪通宝”清朝时期直径4.9厘米“天聪通宝”是清早期货币之一。后金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皇太极即汗位,改元天聪,命铸新币,曰“天聪通宝”。币以红铜铸造,分满文和汉文两种,清朝定都北京后,则改为一种,即满汉文合壁货币。皇太极去世后,“天聪通宝”即停止使用。天聪汗钱铸于清太宗皇太极1627年在满州即帝位,改元天聪之时。钱径4.4厘米,重2.2克左右。天聪汗钱为老满文当十大钱。钱面文按左上下右序读,直译为天聪汗之钱,俗称天聪汗钱。钱背穿孔左方老满文十,右穿孔侧为一两,是仿照明天启记值记重制。天聪汗钱制作精好,品相优美,边廓坚挺,今天很难得到。旧谱还载有小样当十钱以及汉文天聪通宝平钱各一品,很是少见,据传当时仅铸造了200余枚,目前市场价格估计已经上万。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中有小样当十钱记载,价值六元。余继明书载满文“天聪通宝”当十钱五级500—600元。华光普《中国古钱目录》三级3500元,江波、赵志着〈中国古钱币真伪鉴定〉一书有记载。


线

微拍堂官方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