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介绍
青川战国半两钱是指1979年在四川省青川县郝家坪50号战国秦墓中发掘出土的7枚半两钱。半两钱是秦国的货币,其铸造始于秦惠文王二年(公元前336年),秦国开始由国家垄断制造铜钱,秦半两钱登上历史舞台。而青川郝家坪50号战国秦墓出土的半两钱,据考证大致是秦惠文王至秦武王时期(公元前336年 - 公元前307年)生产的,这将半两钱的铸造和使用时间往前推了。为圆形方孔,这种形制确立了秦以后我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两千多年间货币的基本形制。关于方孔取代圆孔的原因,一种解释是象征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另一种解释是从工艺技术角度出发,认为方孔便于修整钱币的外郭。有钱文“半两”,分列方孔左右,通常是右“半”左“两”。“半两”二字为小篆书写,字体古朴庄重。这7枚半两钱大小轻重各不相同,最轻的2.1克(约3.2铢),最重的9.5克(约14.4铢),轻重差距达到4.5倍。作为秦国的货币,青川战国半两钱在当时的商品交换和经济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繁荣。为研究秦国的货币制度、经济状况、铸造技术以及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等提供了实物证据。其出土情况有助于了解当时货币的流通范围、使用情况以及秦国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等。例如,从这批钱币的轻重差异可以推断出,秦国自从开始发行半两钱之后仅30年,半两钱就发生了明显的信用化,其金属价值大大缩水,而信用价值大大上升。钱币上的文字和形制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艺术风格,对于研究先秦时期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