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介绍
南宋江州钱牌是一种在南宋时期特有的临时性地方货币,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1993年4月,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基建工地出土的这枚江州钱牌,是目前江西境内发现的唯一一件宋代钱牌,因此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钱牌的质地为铅,上圆下方,呈长方形,长5.8厘米,宽2.4厘米,厚0.2厘米。钱牌正面铸有“准拾捌界壹百江州行使”十个阳文字,背面上部铸有一个“使”字,下部有形似“片”字的花押,以及模压阴文“权宜便民”四字,上部还有一穿孔。江州钱牌的出土为研究宋代货币史、商贸史提供了极其难得的实物资料。钱牌是南宋时期因应通货膨胀、铜材匮乏等特殊情况下,由地方政府自行铸造的货币。这种钱牌使用时间非常短,且非中央政府统一发行,故史书记载很少。然而,江州钱牌的发现,证明了当时九江地区商贸活动的繁荣,以及地方政府在经济调控中的灵活性。此外,钱牌上的文字“准拾捌界壹百江州行使”,表明其具有特定的流通范围和面额价值。这些钱牌的铸造时间可能在南宋乾道、绍熙年间,这从钱牌上使用的比较成熟的宋体字可以得到一定的印证。背面的“权宜便民”字样则可能反映了当时地方政府铸造钱牌的出发点,即为了便利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商贸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