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介绍
“辽货泉” 通常指的是辽代铸造的货泉钱币 。辽代货泉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五大货泉:在辽代铸造的货泉中较为精制,“五” 和 “大” 字书写大气,翻砂工艺明显,能看出和范铸的区别。太元货泉:也是辽代铸造的钱币,其铸造精美程度与普通货泉差别较大。有观点认为 “太元货泉” 是辽代取了东吴的 “太元” 年号和王莽 “货泉” 之名独创的币名。太元货泉直径一般在 21.8 - 22.3 毫米左右,厚 1.0 毫米左右,重 1.9 - 2.23 克左右,“太元” 二字真书,“货泉” 二字篆书,对读,光背 。货泉助国手:普通的辽代铸造货泉,特征明显,和辽代的助国元宝一样,广穿、宽边,采用翻砂工艺。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辽代用翻砂法铸造的货泉,因不太起眼,常被误认为是王莽货泉 。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铸造方法:王莽货泉使用的是范铸法,铜范比较精致,铸造出来的钱币精美;辽铸货泉使用翻砂法,背面比较扁平。铜质:王莽货泉使用的是发白的青铜,辽代货泉铜质偏黄铜的青铜。辽代铸造货泉的原因可能是在契丹早期,为加强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以及满足内部需求,契丹人不仅铸过本国的非年号钱,还仿铸了别国不同时期的钱币 。这些仿铸钱虽使用他国货币名称,但材质和风格有所变化 。在市场价值方面,不同类型的辽代货泉价格差异较大。例如太元货泉,在一些拍卖会上,美品的成交价可达数千元甚至更高;而五大货泉等较为稀少的品种,价格也相对较高 。但具体的价格还会受到钱币的品相、保存状况、版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