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介绍
大康二年(公元1076年)是辽道宗耶律洪基的年号“大康”的第二年。在这一年,辽朝铸造了“大康通宝”钱币,这是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大康通宝”钱币的铸造工艺体现了辽代的铸币技术,钱文以楷书书写,但带有隶书的韵味,四字旋读,光背无文。钱币直径通常在2.3至2.4厘米之间,重量大约在2.7至3.5克,版式变化较多。尽管“大康通宝”的制作可能并不十分精细,但其中少数钱币的制作堪称佳美。此外,辽道宗耶律洪基在大康年间还铸有“大康元宝”钱 。“大康通宝”钱币不仅在辽代故地时有出土,而且1972年在吉林辽墓出土的“大康六年”(公元1080年)的瘗钱一品,制作精整,极为珍奇,这枚钱币可以与“清宁二年”的瘗钱互为印证 。辽代的钱币种类丰富,除了“大康通宝”和“大康元宝”,还包括其他年号的钱币,如“清宁通宝”、“咸雍通宝”、“重熙通宝”等,这些钱币不仅在辽代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至今仍然为钱币收藏家所珍视 。辽代的货币经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铸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钱币。辽代货币是中华民族灿烂货币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在我国古代货币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辽代的钱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也展现了辽代的文化和艺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