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介绍
东汉早期五铢钱始铸于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这是根据马援的建议而开始大规模铸造的。在此之前,汉武帝已于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始铸五铢钱,以替代汉初多而滥、杂而劣的半两钱,从而确立了五铢钱在货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东汉早期继续沿用并发展了这一货币制度。 东汉早期五铢钱在铸造上表现出较高的规整性,其面文特征鲜明,主要表现为:“金”字头较大,“五”字交笔更弯曲,“朱”字头圆折,竖画两头较细。这些特征使得东汉早期五铢钱在众多五铢钱版本中独具识别度。此外,该钱币的直径约为2.5厘米,重量在3.4~3.5克之间,外郭较窄,整体铸造工艺较为精良。由于东汉早期五铢钱在历史上流通时间较长,且铸造量相对较大,因此其市场存世量也较多。这使得东汉早期五铢钱在市场上的价格相对较为亲民,适合普通收藏者和初学收藏者选择。东汉早期五铢钱不仅是中国古代货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货币制度的演变历程以及铸造工艺的进步水平。同时,五铢钱的外圆内方形制也与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相呼应,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